凯发K8一触即发电子元器件产业已成为支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电子元器件是指电子元件和器件的总称,电子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器件根据不同的产品分类主要包括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其他器件等,其中分立器件可进一步分为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晶体管等,集成电路可进一步分为模拟电路、微处理器、逻辑集成电路存储器等。
电子元器件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中国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过程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1956年,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建成投产,是我国第一个综合元件厂。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通讯设备、消费类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应用产品、汽车电子、机顶盒等产业发展迅猛,同时伴随着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电子商情网数据,目前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总产值约占电子信息产业的五分之一,电子元器件产业已成为支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电子元器件属于半导体行业分支,产业的发展顺应半导体大行业的发展。从全球半导体发展历史来看,每一轮周期都有着自己的终端应用驱动力。以费城半导体指数为例,个人电脑的商用导致了1994-1995年的半导体上升期,尤其拉动了电脑用内存(DRAM)的需求,并导致DRAM的供不应求;之后DRAM产能的扩张又导致产能过剩,引发半导体下行期。个人电脑的普及及手机上市拉动半导体1996-1997年的上升,随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导致了2000-2002年的下行期。2003年起,消费电子的上市和普及变成了半导体上升期的主要动力,而库存调整则是下行的主因。自2007年年中见顶后,在金融危机和下游客户去库存双重打击下,指数在2008年见底。其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物联网、智能化设备的兴起,半导体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电子元器件周期性变化大致经历12个阶段,分别是:产能及供应大于需求、行业出清。供给达到平衡、小扰动打破供给平衡、中小型下游厂商采购难度提升、非核心品种短缺更严重、代理商毛利率提升、代理商毛利率继续提升并增加订单、原厂保持紧张、原厂扩充产能、供给平衡再次确立、产能及供应大于需求。
由2016年至今,电子产业链上游陆续涌现的蔓延式涨价现象可见,在大宗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扰动下,部分老旧、落后产能的退出造成供需失衡,非核心品种短缺最早显现,例如:LCD行业的涨价由中小尺寸向大尺寸蔓延,LED芯片行业的涨价由显示端向白光照明端蔓延。由此可见,电子元器件产业正位于新一轮周期的起始阶段,而参照此前4-年的周期跨度,行业景气度有望在2年内持续上行。
分销商是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中重要一环,以电子元器件中的IC产业为例,IC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设备与原料供应商、制造商、芯片设计原厂、分销商、方案商及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等几个环节。芯片设计商采用直接或间接的销售方式向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供应产品。
根据是否取得了上游IC设计制造商的分销授权,IC分销商主要可分为授权分销商、独立分销商两种,在此基础上如果按照运营模式划分,还有一种兼具授权、独立两种分销模式的混合分销商。
授权分销商:通过与IC设计制造商签订代理协议的方式获得IC产品的分销授权,与IC设计制造商合作紧密,并能得到IC设计制造商在信息、技术、供货等方面的直接支持。其100%产品线均来自原厂授权,能够持续稳定的向下游客户供应产品,是IC设计制造商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技术支持能力是IC设计制造商选择授权分销商的重要标准之一。独立分销商:不与IC设计制造商签订代理协议。大部分独立分销商没有特定的代理品牌、没有长期的采购和供应计划,其主要竞争优势和价值在于强大的信息网络和供应商数据库。该类分销商通过自己的渠道可以接触到全球供应链的库存,不论是来自IC设计制造商、其他分销商,甚至是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商。其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平衡整个市场的供应链,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为客户寻找难寻元器件、小批量供应、帮助客户处理由于生产计划变更而形成的过多库存等是制造商希望独立分销商提供的主要增值服务。混合分销商:面对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电子产品市场,为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整体服务,越来越多的IC分销商开始兼具授权分销商和独立分销商两种成分,称为“混合型分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