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2023年中南民族大学619中国文学史(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各占75分)考研精品资料【第2册,共2册】
【电子书】2023年中南民族大学802法学专业基础二(民法学、刑法学)考研精品资料 【第2册,共2册】
【电子书】2023年中南民族大学855生物医学工程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考研精品资料【第1册,共2册】
【更新】【电子书】2023年中南民族大学619中国文学史(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各占75分)考研精品资料【第2册,共2册】
中南民族大学(简称中南民大(SCMZU),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于1951年始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1]。其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该校为中国“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资格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高校行星科盟、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之初名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1952年11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1985年,学校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学校首次实现拥有56个民族学生的目标。
1951年5月,中南军政委员会下达征调学员通知,全中南地区总数为200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第一期学员,同年8月开始入学。
1952年11月27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
1953年,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将着手筹办的广东民族学院停办,把已集中到中南民族大学该院的干部、学员调到中南民族学院,作为中南民族学院的干部和学员。
1953年7月,学校教职工达130人,学员达569人;学校组织形式由院、科、组改为院、处、科组织系统。
1966年,“文化大”的爆发,对中南民族学院造成了强烈冲击,凯发K8一触即发给学校带来了深重灾难;同年秋季,学校停止招生。
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同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与国家民委签署共建中南民族大学共建协议。
2008年,学校获得推荐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凯发k8,同年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普拉特维尔分校合办中国民族高校在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根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南民族大学有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科学院-国家民委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民委综合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1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凯发k8、智能无线通信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8]
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民族政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