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凯发k8擦亮“红芯”底色担当“创芯”使命培育“强芯”人才……2024-07-03 01:59:59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芯语”活动现场,面对学生抛出的问题,学院副院长、国家级人才马晓华教授耐心 为一心向学的青年学子指点迷津,“拿获得诺贝尔奖的氮化镓国际标准两步法的诞生过程来说,创新有时候离不开‘机缘巧合’的因素,但无论最原始的创新,还是改造性的创新,都是一个在不断探索中寻求突破的过程。”

  “创新还离不开深厚积累,学校第三、四代半导体材料研究中的突破就是一个生动实践。”马晓华教授的回答赢得同学阵阵掌声,这节充满学生求知欲和教师精彩点拨的课,只是近些年学校开展微电子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微电子既是支撑信息科技和智能科技等行业发展、保障的核心技术,也是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卡脖子”的重点领域。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品消费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半导体产业从业人员,但人均产值不足美国的1/3,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微电子高质量人才。加强微电子一流人才培养,现实意义重大,未来影响深远。

  教育兴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我国微电子本科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以培养一流微电子本科人才为目标,在长期实践中确立了“价值塑造、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并实施了“思政·平台·教师”深度融合的一流微电子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个“转化”,实现了微电子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在最近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思政铸魂、平台托举、教师引领,一流微电子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赫然在列,荣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等老一辈家亲手创建的工程技术学校,始终都以延续红色根脉为使命。如今走入校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石碑,穿越历史沧桑,映照着西电人的初心使命、光辉印迹。

  依托“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 “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微电子学院实施全过程思政育人,实现了“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第二课堂”实践创新与报国情怀的互促共进。

  郝跃院士如今担任红色朝阳班班主任,学院高水平教授则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除了推出《“芯”使命》《“芯”前沿》《学业指导》《价值导向》等专业思政课程,学院还在华为、中兴等企业建立59个校外实训基地,“红色筑梦之旅”“微电子行业认知之旅”等,让学子步出校园,纵深了解行业。

  微电子技术发展速度快,科研平台建设与运维投资大。微电子学院依托西电电子科学与技术的A+学科优势,通过“实体平台+虚拟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将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平台远落后于业界先进水平,导致本科生对微电子前沿技术的认知不够的问题。

  实践是一流微电子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微电子学院依托“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凯发k8,新增专业实验35个凯发k8,“学院通过科研训练课题、国创项目等途径,向本科生提供“基础-进阶-高端”的科研训练课题共计3994项,满足不同阶段、层次和个性学生所需。” 郝跃院士表示,“让学生离学科前沿近一点,知道集成电路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通过共享科研与教学平台,学院给学生提供更多外延学习机会。学院教师冯晓丽老师指出,“每年提供的500余人半导体设计、制备等全流程工艺实践训练,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平台建设不是孤军奋战,共享合作才能多方共赢。微电子学院加强与华大九天、鸿芯微纳等公司的合作,面向本科生全面开放7nm工艺的仿真、综合库等工艺设计数据包(PDK),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基础,将星用抗辐射芯片等成果转化成“加固数字单元实验”等教学内容,开设涵盖新材料、先进器件、交叉学科等个性化虚拟实验内容20类,培养学生前沿探究能力和开放式创新思维。

  “在深入企业和校友访谈交流等活动中,我们认识到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要性,掌握到中国乃至世界芯片的发展趋势。”微电子学院本科生寇晓宇谈道。

  大学离不开“大先生”,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师资。世界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师资力量要跟上这种发展速度,才能让本科教学内容满足产业需求。

  学校发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资深教授传帮带作用,建立对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指导,实施教学准入、讲课竞赛、海外研修等常态化教学技能提升制度。依托学科人才优势,实施“雁阵领航”计划,形成了院士领衔、国家级人才领军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面推进本科教材和课程建设,出版专业教材11部,新增专业选修课13门,建立专业特色课MOOC教学资源13门,超50%课堂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

  作为微电子学院“领头人”的张玉明教授,把教学团队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依托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双创实践周等平台及活动,我们聘请美、英等国29所高校50余名教师授课,引进优质课程10门。同时,依托校友资源及行业领先优势,共建校企合作课程,并邀请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知名高校专家163人为学生授课,解疑答惑,开拓视野。”

  目前,《半导体物理》精品课程在线年《微电子概论》(第二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021年《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实践》获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等;2021年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郝跃院士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22年微电子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名单。

  “老师们先后主持省部级、教育部产学合作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6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46篇,学院在全国性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作邀请报告20余次,成果被多所高校借鉴采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华为等86家企业先后来访探讨联合育人,这正是学院内部协作发展、良性循环、成就共赢的最好写照。” 作为微电子学院教师队伍的一分子,学院副院长郑雪峰动情地说。

  作为全国微电子学科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高校,微电子学院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模竞赛等学科竞赛人数比例每年超过50%;

  本科生发表科技论文66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36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励1343人次;

  荣获全国“互联网+”大赛金奖4项,银奖2项。2015年以来,培养的毕业生95%以上从事微电子行业,超过80%的毕业生奔赴行业领军单位就业,30%以上毕业生选择扎根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