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k8官网下载2023年公司以“科技强军,智造未来”为指引,聚焦“智能感知+机器人”主航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核心技术体系深挖航道,围绕上下游生态拓宽航道,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产品性能,丰富产品系列,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无人机光电吊舱、手持光电侦察设备、自主定位导航、排爆机器人、多用途机器人、模拟仿线号总部研发基地投入使用;2023年7月公司入选国家级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10月公司新购置昌平科技园星火街6号院,该房屋建筑物尚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拟进行装修改造,截止2023年12月31日,装修改造尚未启动;通过软硬件能力持续提升,公司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公司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49.16万元,同比下降19.41%;实现利润总额2,854.80万元,同比下降43.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0.64万元,同比下降32.48%。
研发是公司创新发展的基石,对于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全面贯彻“以客户需要为中心,推进技术创新,构筑核心竞争力”的指导思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5,211.24万元,研发投入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0.40%。报告期末,拥有研发人员7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7.44%。
公司研发平台立足于2022年度获批的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智能光电、智能机器人、侦察引导、模拟仿真等专业领域研发部以及试验测试中心、技术中心办公室等职能部门,整合公司研发资源,并根据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等持续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及技术水平。
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一是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优化了科研管理流程,在经费管理、人才激励、内外部合作等方面,发挥了技术中心对研发工作的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研发能力。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产学融合新模式,寻求校企合作新机会,与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达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智能感知产教融合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三是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为研发人员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对取得重要研发成果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研发平台建设,提升研发能力和水平,为公司的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公司继续坚持客户需求为中心,立足“智能感知+机器人”主业,持续加强研发,横向拓展技术领域,纵向延展技术链条,构建领域广、链条长、要素全的核心技术体系,拓宽、加深业务航道,增强公司竞争能力,确保公司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23公司研发成果丰富,截至报告期末,已获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外观设计专利19项,另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3项。
(1)在军用机器人领域,针对智能化、无人化作战迫切需求,突破复杂环境自主导航、高精度火力控制、高效人机协同等核心技术,研发智能作战机器人,可在复杂场景下执行精确火力打击任务,该类装备将作为未来无人化作战骨干力量,应用前景广阔;继续完善产品系列,拓展产品品类,新研发100kg机器人平台、大抓举力液压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产品,满足多行业、多场景应用需求;积极参加行业竞赛评优活动,依托公司技术实力及产品优异性能,在组织的智卫杯比赛中取得两项第一名、一项第二名的突出成绩,进一步促进了公司行业影响力的提升。
(2)公司在原有光电侦察技术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研发声探测、电磁探测、激光探测、运动探测等多种探测感知手段,并深入研究智能化信息综合处理技术,构建智能感知技术体系,实现复杂环境全维信息感知、综合态势融合处理、目标快速检测跟踪能力。在单兵侦察设备方面,新研枪声探测设备、狙击手主动探测及压制设备、拐弯射击设备、AR夜视镜等产品,部分型号产品已开始交付;在光电吊舱方面,引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开发两轴/三轴、单光/双光/三光等系列中小型智能吊舱产品,具有复杂环境下目标自动识别及跟踪能力,目前已配套于多款型号产品,同时针对察打一体无人机需求,研发了具备目标激光指示功能的大型测照吊舱,可适用于中大型察打无人机平台;以光电吊舱的目标识别跟踪、高精度稳定伺服等相关技术为基础,并结合新研高动态目标跟踪、弱小激光信号处理等技术,研发了60mm至120mm系列巡飞弹导引头、70mm至160mm系列常规导弹导引头(包括电视、红外、激光等体制),巡飞弹与无人机载制导弹药是近年来局部战争催生的需求热点,其配套导引头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3)针对无人装备在复杂场景下自主导航难题,公司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并持续加大投入,突破了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多源融合自主定位导航技术体系,基于全国产器件构建了柔性多源融合智能信息处理平台,结合AI算法、可融合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惯性组件等多源信息,实现复杂环境下地图构建、自主定位、避障规划、目标识别跟踪、自主决策等智能化功能,并可根据平台使用场景进行针对性适配调整。基于上述技术体系研发了双目视觉避障模组、高空景象匹配定位模组、多源融合自主定位及导航模组等产品;双目视觉避障模组可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等平台,解决障碍物识别、自主避障规划问题;高空景象匹配定位模组适用于无人机、巡飞弹等平台,结合智能特征匹配、视觉里程计等技术,破解卫星定位拒止场景下平台定位难题,该产品已应用于某待竞标型号项目;多源融合自主定位及导航模组可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等平台,融合视觉、激光雷达等多源传感器数据,实现复杂环境自主定位及导航规划,该产品在某无人直升机型号项目得到应用。多源融合自主定位导航技术及产品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应用于地面平台实现自主行驶,也可应用于低空飞行器,服务于低空经济。
(4)公司模拟仿真技术领域发展强劲,重点围绕复杂军事仿真训练系统的设计、开发与集成技术,自主可控的可视化军事仿真软件底层开发技术,沉浸式交互体验手段在数字国防教育领域的综合应用技术开展能力攻关,在军民两用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军用领域,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战场建模仿真技术、半实物模拟器技术、空间定位及动作捕捉技术等研发某型作战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军警VR战术特训系统、狙击射击训练模拟器等系列产品;在民用领域,紧贴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要求,借助虚拟现实、建模仿真、人工智能、大数据、全息投影、动作捕捉、数字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设计、开发了可室内场馆部署、具有良好人机交互体验的一系列特色国防教育产品,截止2023年末,公司共完成52型数字国防教育产品的研发,另开展了28型数字国防教育产品的设计工作;为解决国外软件“卡脖子”问题,大力推进国产化战术级交战仿真平台研发,研发自主可控的可跨平台支持国产操作系统的战术级交战仿真平台,可用于模拟训练、作战推演、效能评估等仿真应用系统的开发、集成、运行和管理,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基础软件空白,可有效替换当前国内广泛应用的国外同类仿线)公司在研发整机产品的同时,加大上游模组的研发力度,以拓展产业链条,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公司研发的远程激光雷达、远程毫米波雷达产品,其探测距离等指标领先于市面同类产品,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在复杂严苛的军用场景下可靠工作,目前已在公司研制的多源定位导航产品中得到应用;研发的系列红外、可见光、激光、AI图像处理模组、边缘侧计算处理模组等系列上游模组产品,已在公司各类侦察、定位导航、导引等产品得到广泛应用,有力支撑了产品竞争力提升。
(6)公司立足主业,积极投入资源研发相关新兴领域的技术及产品,以拓宽公司业务领域,推动公司高质量快速发展。研发雷达、通信相关技术及产品,涉及相控阵雷达天线、卫星通信、地基通信等业务方向,目前已形成初步产品样机,可为公司机器人等相关产品提供高效通信、雷达探测支撑,还可服务于低轨卫星星座组网通信、天地高速通信等领域。
(7)基于公司在智能感知等方面积累的核心技术体系,前瞻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提出“超人脑”技术发展战略,持续开展深入研究,集成感知、智能处理、高效决策等能力,并深度融入AI技术,支撑公司相关具身智能产品研发,并可推广应用至人形机器人等多种智能化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公司根据发展战略需要,持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业务保障能力。每年年初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进行总结梳理,发现问题,持续更新、改进,保障了公司稳定经营。
人力资源方面,针对公司项目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在引进人才和优化人才体系结构上加大对高科技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补充研发岗位专业人才,通过人才激励、项目奖励等措施拴心留人,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保障公司人才体系建设稳步发展。2023年昌平区政府加大对公司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支持力度,分配2名落户指标。
财务方面,进一步提高财务核算能力,加强财务管理职能,以财务助力业务,不断强化业财融合,控制财务风险。以财务核算系统为中心,推动ERP系统的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业务与财务的协作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作为民营军工科技型企业,公司注重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对接北京村企帮扶项目,并在民兵预备役建设、中小学国防教育方面取得进展。报告期内,接待多批中小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展厅,培育国防思想。积极参与区民兵活动,组织了30余人的预备役民兵队伍,参与民兵训练、应急保障、民兵干部集训等活动,获得民兵训练先进单位称号。
公司专注主营业务发展,深耕“智能感知+机器人”装备领域,顺应人工智能发展大趋势,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丰富扩展产品门类,巩固、拓展市场份额,研发军用机器人、智能感知、模拟仿真等方面的技术及产品,服务于军用及民用市场,能够为客户提供整机、分系统或组件产品。
军用机器人主要执行战场侦察、武装打击、作战物资输送、通信中继和电子干扰、核生化及处理、精确引导与毁伤评估等多种作战任务。
公司自主研发并储备了系列化机器人、系列化无人车产品,重量涵盖1kg、5kg、25kg、37kg、50kg、100kg、400kg、1T、1.5T等级别,种类包括排爆机器人、侦察机器人、多用途机器人、核化检测机器人等;新研智能作战机器人,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可在复杂场景下执行精确火力打击任务,应用前景广阔。
公司同时研发军用机器人上游部件产品,上游部件包括部件/组件、分系统等类型,可用于公司自研机器人整机产品,也可对外销售形成效益。部件/组件产品主要有电机驱动、主控、行驶控制、电动关节、机械手爪、电源管理等;分系统类产品包括电动机械臂、液压机械臂、武器站、控制终端、机器人底盘等。
公司基于原有光电侦察技术体系,融合声探测、电磁探测、激光探测、运动探测等多种探测感知手段,并结合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发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复杂环境全维信息感知、综合态势融合处理、目标快速检测跟踪能力。智能感知设备产品类别包括单兵侦察设备、车载侦察设备、无人机侦察设备、导引制导设备等。
在单兵及车载侦察设备方面,产品包括手持融合望远镜、手持综合观测仪、枪声探测定位设备、隔墙探测雷达、拐弯射击设备、多功能夜、AR夜视镜、狙击手探测及压制设备、数字化瞄准镜、强光拒止器等产品。
在无人机侦察设备方面,引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开发两轴/三轴、单光/双光/三光等系列中小型智能吊舱产品,重量级别从几十克至五公斤,直径从50mm至200mm;同时针对察打一体无人机需求,研发具备目标激光指示功能的45kg级大型测照吊舱。
在导引制导设备方面,重点开展巡飞弹导引头研发,直径涵盖60mm至180mm,适用于固定翼、旋翼等多种巡飞弹平台;同时开展常规制导弹药导引头研发,包括电视/红外导引头、激光半主动导引头等,口径涵盖40mm至180mm。
公司研发了多源融合自主定位导航技术体系,基于全国产器件构建了柔性多源融合智能信息处理平台,结合AI算法,可融合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惯性组件等多源信息,实现复杂环境下地图构建、自身定位、导航规划、目标识别跟踪、自主决策等智能化功能。
公司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可供机器人、无人机使用的系列自主定位导航产品,包括双目避障模组、高空定位模组、多传感器融合自主导航模组等。双目避障模组采用双目立体视觉原理,实现障碍物识别及避障路径规划,适用于地面机器人及低空飞行的无人机;高空定位模组基于景象匹配原理,结合智能特征提取及匹配、视觉里程计等技术,实现卫星定位拒止条件下自身定位,适用于有人/无人飞行器、巡飞弹、巡航导弹等平台;多传感器融合自主导航模组可融合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惯性组件等多种传感器信息,经智能算法处理,实现复杂环境下地图构建、自身定位、导航规划等功能,适用于地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平台。
在模拟仿真领域,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战场建模仿真技术、半实物模拟器技术、空间定位及动作捕捉技术研发系列军用模拟训练系统,包括分队作战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军警VR战术特训系统、狙击射击训练模拟器等系列产品;在民用领域,借助虚拟现实、建模仿真、人工智能、大数据、全息投影、动作捕捉、数字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设计、开发了可室内场馆部署、具有良好人机交互体验的一系列特色国防教育产品,包括陆军虚拟兵器展览馆、海军虚拟兵器展览馆、空军虚拟兵器展览馆、国防动员科普系统生存与防护技能体验系统、国防知识竞赛系统等共52型数字国防教育产品。
公司延续目前经营模式,不断强化前端和后端经营实力,目前公司下游主要为军方客户及军工集团,其采购方式近年来无重大变化。同时积极拓展民品行业高端用户,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及影响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在报告期内保持稳定,无重大变化。
公司基于行业高技术高投入特点及武器装备研制的特征,主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获取订单,根据客户需求结合技术储备进行产品研发,经历方案设计、工程样机研制及试验,最终形成批量产品,经客户代表检验合格后向用户提供,公司向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值部分即为公司的盈利来源。已批量交付的定型产品后续订单或其改型产品订单一般可与客户直接签订订货合同,公司根据订货合同进行批量生产并交付。民品产品面向高净值客户,为现有军工产品进行适应性改进后提交用户,拥有与军工同等的品质。
公司产品以自主研发为主,包括系统整机方案、关键分系统、关键软件系统以及相关的核心技术。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由公司技术委员会牵引研发方向并由研发部具体实施,由质量部、市场部、制造部提供技术、需求及工艺支撑。技术委员会主要由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组成,为研发部门的研发产品提供技术支撑与决策;研发部门是产品研发主体,主导产品方案设计、工程样机试制、定型鉴定等全流程研发任务;质量部在产品研发过程各节点进行质量管控,确保产品研发质量;市场部负责及时获取用户需求,并向研发部反馈,使研发产品更加契合用户需求;制造部在产品研发工程样机阶段介入,负责工程样机试制,并为后续批量转产做准备。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紧跟国防装备技术发展趋势,着眼于引领装备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以培育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为满足军工产品的高门槛、严准入技术性能要求,公司投资建设了相关的专用基础设施,配备了各类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构建了完善的军工科研、生产、试验体系。公司设有北京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在西安、重庆、上海、石家庄设有研究中心分部,总部主要负责产品系统设计开发、装调测试、试验检测等,分部主要负责专业技术研究。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为主、“计划性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公司生产主要依据客户合同进行生产,部分产品根据客户备货单或备产计划进行生产。公司产品生产环节采用“小核心,大协作”的生产模式,以“两头及核心过程在内,其他在外”的方式组织生产经营,两头分别指的是产品总体设计及软件设计、产品总装及检测,研发阶段后期由制造部门介入;核心过程为产品的关键分系统(部件)组装生产及检测过程;其他非核心生产环节采取定制化采购、外协加工等方式。该模式可保证公司把控生产流程的关键环节,实现成本效益及进度的最优化。
公司采购部门负责生产所用的物资及服务的采购业务,根据当前库存、后续预测需求及客户的备产通知单情况,编制物资需求计划,经审批后由采购部实施采购。公司主要采购内容中,产品的采购材料主要包括光电组件(红外探测器、可见光探测器等)、电子器件、定制件、标准件、辅料等,部分非核心工序采用外协加工方式,如电子焊接等。通常供应商根据由公司设计的技术参数或设计图纸提供定制件,电子器件供应商根据设计电路原理图和PCB图进行制板及焊接,光电组件供应商根据公司提出的技术参数提供符合要求的器件或组件。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军方客户、军工集团等,基于行业的特点及武器装备研制的特征,销售模式主要为直销。具体获取订单及销售模式如下:
公司一般根据军方发布的招标信息通过参与竞标的方式获取订单。根据招投标的具体任务要求,公司组织研发部门开展研发方案设计、实物试制及验证等相关工作,并最终形成方案设计报告、实物样机参与竞标比测。客户对参标单位提供的实物样机进行比测试验,并综合考察产品报价、单位的资质、研发能力、合同履行能力等因素,最终确定中标单位。公司产品的优异性能以及公司在资质及能力方面的综合优势保障了公司产品的中标率,且大部分订单均以综合指标第一或唯一中标单位胜出。军品型号进入批生产阶段后,后续订单由客户按照前期任务要求直接采购,承制单位一般不再发生改变。
公司紧跟国防装备发展趋势,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配合军工集团及科研院所进行型号研制,产品定型后作为配套厂商参与型号的配套。公司需履行各阶段产品的方案评审、详细设计评审、状态鉴定评审等必要程序,形成产品交付客户。公司产品通常为一级配套,对于已完成研制进入定型批产的产品,由客户根据项目前期的配套厂商参与情况延续采购,为保证产品和工艺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一般不发生重大调整。
公司产品非军品用户主要有外贸客户和民品客户。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增配骨干力量,加大推广力度,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明星产品推广至海外市场,目前已获得北方公司、保利公司等客户的关注。公司民品客户通常对军工产品提出适应性改进需求后直接采购,公司在不降低产品技术、服务标准情况下经过开发立项、设计验证、生产交付等阶段,为民品用户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
公司按照销售产品的终端用户类型属于国防军工行业,按照业务类型的细分领域分别为军用机器人行业和智能感知设备行业。
2023年,国际局势变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俄乌冲突、加沙冲突延宕,红海出现紧张局势,叠加全球多国将举行重要选举、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多费在2023年高基数的背景下依旧维持增长。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披露2024年中国国防支出预算将达到16,655.4亿元,增长7.2%,增幅与2023年持平,我国国防支持力度(军费增速与公共财政支出差值)持续加大,2022-2024年分别为-1.3%、1.8%、3.4%。按照IMF预测以及政府报告披露数据,2024年中国国防预算占GDP比例约为1.26%,创下“十四五”以来新高,但仍远不及美国的3.17%,反映出我国的国防实力相较于经济实力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军工行业的范畴今非昔比,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趋势不断深化,传统武器装备不断转型,对新型信息化、智能化装备需求跃升。军工行业领域已由单纯武器装备领域扩容至民机、低空经济、信息安全、军贸、商业航天等诸多军民结合领域,军工行业的市场空间和天花板,得到数量级和实质性的抬升。我工行业借助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将迅速弥补代际差,具备在部分领域实现反超甚至领跑的能力,同时打造出“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作战并打赢的能力。同时,俄乌冲突展示出高强度、大规模持久战情况下低成本、可持续的重要性。上述战争形态的演变对军工行业的生产力提出了更新且更高的要求。
军工产业链正在进行重塑:竞争格局重塑,军方对生产商的选择,链长单位对供应商的定位,不仅关注成本和效率问题,更为重视极端情况下保交付能力,为数众多的配套企业迎来新的机遇和调整,很多军工企业已经在进行着适应性、战略性的主动调整,向着产业链横向纵向拓展延伸,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科技自立自强和国产替代要求之下,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全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将不断加大;数字化转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突破、成熟和产业应用,军工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
军用机器人是一种替代或协助人类执行火力进攻、指挥控制、目标探测、环境侦察和后勤保障等军事任务的自主式、半自主式或遥控式的电子机械装置。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应用日益广泛,对传斗力构成、特种作战模式等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也将推动作战理论的革新。
技术上,通过搭载不同任务载荷,机器人辅助支援保障任务不断丰富。陆战是最为传统的作战领域,参战人员多、兵种多、专业杂,不同领域对机器人装备需求都很迫切,技术上通过搭载先进侦察探测、指挥控制、定位导航、信息处理、火力打击等多种载荷,实现不同作战任务,代替士兵在高危环境下执行侦察、引导、打击、排雷排爆、核化检测、救援保障等多种作战任务,也是现代陆军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市场方面,作战用机器人已着手采购应用,扩大军用机器人市场规模。目前军用机器人主要完成特种侦察、支援保障、核化探测等任务,随着感知、通信及各类无人平台技术的不断成熟,军用无人系统有望逐步应用于实战,军用机器人产品有望成为部队新质作战力量,推动战争形态的演变。军用机器人可搭载多种作战任务载荷,包括步兵用的枪械、小口径弹药、导弹、榴弹发射器等,机器人底盘也可以随打击载荷不同选择25kg、50kg、100kg、400kg、1T、1.5T等级别系列平台,而且具有瞄准速度快,复杂环境适应性强、射击精度高的特点,未来将成为军用机器人市场的“新质作战力量”,极大丰富军用机器人品类。
智能感知行业已不满足于光电侦察装备,向全维感知方向快速发展,在海量目标信息基础上,借助AI算法模拟将目标探测、定位、跟踪以及瞄准等结合,形成新的智能感知设备。
技术发展方面,智能感知相比于光电侦察具有极大技术进步,通过各种传感器和光电侦察设备结合,实时感知和分析周围环境中的信息,获得精准情报,并利用先进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后续决策和执行任务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智能感知设备还表现出自主性和智能化的特点,为军工领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300152)。
产品发展方面,无人机、巡飞弹等无人系统在俄乌战争大量使用,机载光电侦察设备结合导航避障模块,实现机载侦察、定位、导航、避障、寻的一体,各军工企业都投入研发力量进行先前开发,形成系列化组合化产品,目的是在未来市场上占据主动。智能化侦察设备从“视觉”发展为“听觉”、“嗅觉”等多种感知,从手持扩展为枪载与智能穿戴结合,逐步替代单纯光电侦察设备。
随着行业的发展,军用机器人、智能感知设备领域技术难度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参与者面临着技术壁垒、人才壁垒、资质壁垒等瓶颈。
总体上,军工产品因其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强环境适应性导致具体指标严苛,造成军品研发技术投入巨大。而且军工产品研发要求体系配套齐全,研发、测试、生产、质检、安全保密措施等各方面均须配备,上下游配套企业须配合总体单位步调一致完成研发任务,进一步推高了技术难度。
军用机器人行业不仅是硬件、控制的综合集成,更是需要融入AI技术,提高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涉及智能能量管理与分配技术、自适应分布驱动技术、复杂环境人机伴行导航技术、机器人远程姿态虚拟显示技术、自适应动态密封技术、高冲击主动抑制技术等核心技术体系;智能感知设备方面涉及光学、电子、基础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多个学科知识,涉及多光谱融合增强、声光复合探测、复杂环境目标实时跟踪技术、目标精确定位技术、高精度伺服传动技术、高精度稳定及跟踪控制等10余项关键技术。如前所述,机器人产品及智能感知设备的优异性能需要完备技术体系支撑,而建立完备的技术体系需要长期研发投入及工程实践,具有较高的门槛。
军用机器人和智能感知行业都是多学科交叉,研发阶段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且技术人员能够在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解决复杂技术问题,不仅对研发人员专业知识要求高,必须是行业专才才能胜任,同时要求研发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熟悉上下游技术知识和技术管理知识,而且对项目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需要了解研发流程,管理工具,更需要深刻理解用户需求与技术路径技术可达性强耦合关系,能够组织团队密切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设计出优秀产品。甚至生产阶段,由于个性化定制需求增加,需要技术人员在研发与生产关键技术、工艺导入岗位同时具有丰富的技术和工艺经验。售后服务阶段除需要技术人员掌握设备使用技能,更需要熟悉部队训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保障,排除一般性问题。综合来看,本行业对新进入者具有较高的人才壁垒,没有一支长期磨合的技术队伍很难顺利完成军品研发及生产任务。
公司所处行业为国防军工行业,行业内主要主管部门包括工信部、科工局、发改委、国家保密局、装备发展部等,主要履行产业政策的制定、行业发展的规划和相关法规的监管。从事相关业务,需要取得军工科研生产资质、标质量体系认证、保密资质等,其中保密资质已由变为二级,初始申请即为机密级,难度更大。上述资质要求对行业新进入者构成较高的进入门槛。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军用机器人及智能感知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工作,在保持行业优势地位的前提下,不断深入挖掘技术潜力,新研打击机器人等主战产品,应用市场进一步扩大,开发枪声探测、导航避障等智能感知产品,扩大技术优势,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在军用机器人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布局无人化、智能化作战装备,突破并掌握了高效动力驱动、高适应性底盘、多自由度自适应机械臂、高效人机协同及操控等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开发了5kg、25kg、50kg、100kg、400kg、1T、1.5T等级别的系列地面机器人和无人车,根据不同作业任务主要包括侦察机器人、排爆机器人、核化机器人、多用途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报告期内,公司已中标四款军用机器人型号,均以综合评比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中标,并持续产生订单,现有打击机器人等多款机器人正在参与军方招标或评测。打击机器人与其他特战、保障用途机器人不同,属于主战装备序列,在清剿、对抗、边防、守卫等场景均可能大量使用,中标后市场前景广阔。
在智能感知设备业务方面,公司突破了多传感器融合探测技术、微小型高精度光电云台技术、超宽带雷达探测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单兵头戴、手持、枪瞄等多类光电侦察设备、声探测设备,多款产品取得技术比测第一的好成绩,并持续产生订货;光电吊舱产品、导航定位产品、导引头产品配合总体单位完成设计、试验,已有多款产品随系统进入军工或军方型号研制流程。
报告期内,公司模拟仿真技术领域发展强劲,在军民两用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军用领域,研发某型作战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军警VR战术特训系统、狙击射击训练模拟器等系列产品,其中某型作战仿真模拟训练系统经实物竞标以技术评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立项,证明了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在民用领域,开发了可室内场馆部署、具有良好人机交互体验的一系列特色国防教育产品,报告期内共完成52型数字国防教育产品的研发,另开展了28型数字国防教育产品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在国防教育领域的先发优势。
军用机器人作为未来战场新质作战力量和未来陆战的主角,已被西方军事强国大批量装备。国外军队装备的军用机器人主要有抛投型机器人、便携式多用途机器人、扫雷排爆机器人、作战机器人、保障型机器人几种类型。其中,扫雷排爆机器人装备最多,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已装备多款抛投机器人、便携机器人、作战机器人。国内已装备抛投型机器人、便携式多用途机器人、扫雷排爆机器人、保障型机器人等几种类型,军用机器人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单体自主能力提高:通过可见光、红外、激光雷达等环境感知设备,增强机器人环境智能感知,通过AI算法提升机器人侦察情报自主处理能力,实现机器人复杂环境自主导航定位,完善机器人自主决策功能,满足机器人运行路径、任务自主规划需求。
二是机器人间协同能力提升:通过建立机器人地面异构集群、机器人空地集群协同、机器人高速组网通讯、机器人分布式态势情报自主处理实现机器人任务自主规划及分配,实现机器人独立参与作战任务,融入作战体系。
三是人机协同能力提升:目前已开发实现机器人自主伴随,增强机器人对人类行为的学习和模仿,对人类意图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不断优化机器人智能协同规划能力,探索机器人沉浸操控技术。
随着现代战争中对感知能力需求的提高,军用光电侦察装备行业前期发展较快,单纯光学侦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战场环境态势感知需求,由光电侦察向全维感知、智能决策方向发展,表现出以下趋势。
全维感知:随着战场环境、要素越来越复杂多样,需要对敌方人员、装备、战场环境的所有维度、层面和因素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感知和理解。全维智能感知设备应运而生,融合声、光、电、热、磁等各种信息,战时运用全维智能设备可以随时实现“全维可视”“全程可视”。
智能融合处理:智能侦察设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不仅体现在对载荷设备的自主化控制,还体现利用专用人工智能手段对海量数据603138)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上,实现精准化控制智能化决策。军工领域体现在通过智能化侦察产品更新换代,融入专用人工智能,全面提升战场感知能力,大幅提高决策效率。
模拟仿真包括是外形仿真、操作仿真、视觉感受仿真,应用领域包括模拟驾驶、训练、演示、教学、培训、军事模拟、指挥、虚拟战场等,在军事训练模拟仿真领域主要包括部队装备训练、战术训练、兵棋推演等军事训练科目;在国防教育领域主要包括军事思想教育、国防教育、武器装备体验等民用国防体验科目。
军事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发展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注重顶层规划,确立了通用的仿真技术框架,现有体制必须最大程度上满足兼容性要求。二是基于统一的技术体制,成体系化发展相应模拟训练装备,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训练对象,设计了相对较为完善的模拟训练装备体系,涵盖范围从技能训练到战术协同训练,从单一兵种训练到联合作战训练,从作战队员训练到指挥员训练等等。三是注重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可模拟出逼真的三维作战环境,还可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甚至嗅觉等方面展现战场上出现的各种状况,使受训人员最大限度的体验并参与到近似实战环境。
模拟仿真在国防教育领域应用有如下特点:一是国家层面重视国防教育,2022年9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发挥数字技术对全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模拟仿真技术作为新技术融合体,必然会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国防教育体验融入大量模拟仿真元素,虽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以军事理论教学、单兵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但军事主题培训体验大量运营模拟仿真技术,吸引了大量军事爱好者参与体验。三是VR模拟仿真等新技术应用方兴未艾,模拟仿真在国防教育领域应用目前还达不到系统化、体系化应用的程度,但得益于模拟仿真技术互动性、体验性特征在国防教育领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大规模应用,未来必然会改变国防教育现有格局。
公司立足“智能感知+机器人”主业,经多年研发攻关,突破并掌握了多传感器融合探测、微小型高精度光电云台、超宽带雷达探测、高效动力驱动、高适应性底盘、多自由度自适应机械臂、高效人机协同及操控等核心技术体系,支撑了公司军用机器人及光电侦察设备系列产品研发,多型产品以优异性能赢得用户招标,证明了公司核心技术的先进水平。
公司在原有核心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横向拓展技术领域,纵向延展技术链条,构建领域广、链条长、要素全的核心技术体系,增强公司竞争能力。报告期内,突破了多源融合自主定位导航技术,可融合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惯性组件等多种传感器信息,经智能算法处理,实现复杂环境下地图构建、自身定位、导航规划等功能,适用于地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平台。基于该核心技术,公司研发了双目避障、高空定位、多源融合自主导航产品。
公司长期专注于高科技军民两用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制造,深耕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尖端技术领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业资质齐全。公司深刻洞悉用户需求,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立足自主创新,通过多年迭代积累,构建并掌握了军用机器人、智能感知等核心技术群,核心技术所应用产品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已获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外观设计专利19项,另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3项。报告期内,新申请发明专利5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项(含获得授权2项、受让3项);新申请登记软件著作权16项。
高效人机协同及操控技术方面,公司自主研发并掌握了机器人远程姿态虚拟显示、复杂环境人机伴行导航、基于模式自适应的多通道侦察图像匹配控制、机器人多冗余操控等技术,解决了人机协同、高效操控问题。报告期内,取得火控解算控制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使操作人员不必考虑距离设定,从而是一种使用方便快捷、成本低、易于隐蔽操控的机器人火控解算方式。同时申请多项软件著作权,保障核心关键软件知识产权。
机器人高效底盘控制技术方面,针对电机驱动特点,并结合军用机器人应用场景,公司研究并构建了高效动力驱动核心技术群。报告期内,针对用户实际需求,公司不断进行新技术研发、迭代,获得车辆转向装置、转向系统、折叠尾撑装置等实用新型授权,解决了机器人转向角度小、快速保障的问题。该技术已在某型机器人产品应用,获得用户好评。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下一代人机协同技术开发,已在模拟仿真领域积极应用,报告期内获1项发明专利授权,多项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授权。
研发人员数量界定标准为:研发事业部自研活动工时占比超过50%的员工界定为研发人员,自研活动工时占比不足50%的研发事业部人员界定为生产人员。
公司为国内高科技军用特种装备的研发与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业务主要涉及军用机器人、智能感知设备和模拟仿真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向用户提供性能先进的组件、系统和整机产品。公司产品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储备了大量技术和预研样机,有力支撑了军工装备的无人化、智能化需求。公司以解决部队实战需求为引领,紧跟军事领域需求,开发了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无人化、信息化产品,并在各类型号比测中脱颖而出。
公司自成立至今,技术实力和管理经验逐步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得到下游客户的充分认可。公司掌握了军用机器人、智能侦察设备等领域的先进核心技术,支撑了高性能产品研发,多款型号在军队公开招标中排名第一,证明了公司技术及产品的领先性。公司已有多款产品正式列装部队,另有多型产品正在参与国防装备型号的竞标与研制工作。公司充分发挥其较强的技术优势,抓住了智能侦察装备和军用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智能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已形成机器人、智能感知、模拟仿真三大技术领域,在机器人控制、导航避障等多个业务方向均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高管及核心人员大多毕业于国内一流院校,这些核心人员将其在业内优秀企业积累的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应用于公司实践,在其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支撑下,形成了一支专业、成熟、稳定、精干的核心技术团队,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规范化运营水平,实现了对客户的快速响应、高品质交付。高管、核心技术人员及其培养出的专业而精干的技术团队所塑造的人才优势帮助公司创立了现在的优势市场地位,并为未来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注重通过对项目进行周期性的总结及互传技术经验,给予员工更多锻炼机会,提高公司员工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司注重通过实践及培训快速提高员工的技术设计、技术开发水平。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结构合理、队伍稳定,掌握先进核心技术,并具有丰富的研发生产及管理经验,对行业市场趋势、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前瞻性。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9.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2.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报告上年同期下降96.43%,主要系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减少、成本费用及计提的坏账准备增加所致。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始终坚持核心技术团队的建设和培养,核心技术人员对公司技术和产品研发起着关键作用。核心技术人才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是公司创新和进步的源泉,是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石。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争夺不断加剧,如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公司、如何拴心留人是公司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若出现核心技术人员大量流失的情况,可能会对公司的技术实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行业为科技创新型行业,技术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研发投入持续扩大。然而高科技研发竞争激烈、投入大、风险大,研发结果可能达不到预期,若公司技术研发能力及产品不能保持现有领先地位或新项目研发失败,将导致公司技术实力减弱等不利影响。
近年来公司资产和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员工数量也有较大提升,员工年龄结构轻,一方面朝气蓬勃,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经验,规模扩张对公司在战略规划、内部控制、运营管理等方面带来深层次影响,对公司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提升管理能力、优化管理体系,将对公司持续高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军品研发、生产需要取得保密资质、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行业主管单位及监管部门的资质和认证,该等资质资格认证每过一定年限需进行重新认证。公司已取得行业主管单位及监管部门对从事相关业务的资质和认证,且自获取上述相关资质证书以来均顺利续期,但如果未来公司因故不能持续取得这些资质,公司的生产经营则将面临重大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军品。公司从事相关业务已取得行业主管单位及监管部门要求的资质和认证,在生产经营中一直将安全保密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保守国家秘密,但不排除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导致国家秘密泄露,进而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2,531.7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9.92%。针对应收账款,公司制定了稳健的会计政策,已足额计提坏账准备。公司应收账款质量良好,主要为军方、军工集团及下属科研院所等信用较好的客户的欠款,受行业特点、客户结算时点等因素的影响,如存在不能按期收回或者无法收回的情况,将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98.18万元,主要系军方、军工集团等主要客户的销售回款有所延后所致。如果未来销售回款与资金支出的时期存在不一致,可能导致经营现金流为负,公司在营运资金周转上会面临一定的压力。
报告期内,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7.79%,毛利率呈小幅下降趋势,主要系2023年销售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所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及公司主要竞争对手类似产品产能的扩大,未来原材料价格上涨或公司不能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则存在下降的风险。
公司业务受客户计划的影响,存在业务波动的风险。我工产品以市场化方式竞标,研制、采购执行严格的计划制度,受总体计划执行情况调整、人事变动、工作程序调整的影响,市场波动性较大,采购计划编制、批准、实施等在实践中会出现松紧不一的现象,造成供应商备产风险和压力。公司提供的军用机器人、智能感知设备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批量小的特性,军方客户择优确定中标单位后可能会进行集中式采购,因此后续订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因此,公司受军品业务大环境影响,存在业绩波动的情况,如果管理不善、应对不及时则可能出现经营风险。
根据我国现行军品定价规定,公司部分以暂定价格签署的军品的销售价格需由军方审定。如果上述产品开展最终价格审定且产品暂定价格与最终批复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则将导致公司未来收入、利润及毛利率出现较大波动的风险。
公司及公司子公司华信智航、华信宇航、九州帷幄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及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定,公司及上述子公司可按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缴纳相应期间企业所得税。公司或其下属子公司还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软件产品增值税优惠等政策。税收政策的后续变化和实施可能带来企业纳税税率的不确定性,让企业承受额外的税收负担。
公司系军工领域特种装备研发与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正积极推进相关核心技术应用于民用领域,并探索民用市场的应用场景。尽管公司探索的民用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在新的市场领域内,公司尚需积累经验,存在民品市场开发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风险。同时,公司加大投入开展外贸业务,但外贸业务开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实际销售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存在不达预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49.16万元,同比下降19.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0.64万元,同比下降32.48%。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93,549.24万元,较报告期初减少2.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0,353.97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0.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22.52元,较报告期初增长0.57%。
在国际局势变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日益复杂背景下,俄乌冲突、加沙冲突延宕,红海局势持续紧张,多费在2023年高基数的背景下依旧维持增长,日本军费甚至持续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达到16.50%。2024年我国要“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抓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执行”,在这两个时点前我国国防建设目标明确,需求确定,2024年全年国防预算支出将达约1.60万亿,同比增长7.20%,增幅与2023年持平,占GDP比例约为1.26%,创下“十四五”以来新高,但仍远不及美国的3.17%,反映出我国的国防实力相较于经济实力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新一代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需要满足作用领域空间的智能化多域化发展,智能察打平台频繁参战,智能决策系统快速发展,智能无人集群加速融入,智能化作战体系日趋完善。装备建设上新质作战力量多点开花,未来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将呈现体系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成体系发展无人化、智能化装备,打造一支新质主导、智能灵敏、规模适度的联合作战力量。公司积累和投入的全维智能感知设备、系列化机器人产品将顺应装备建设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不断贡献自身力量。
公司的未来发展将聚焦“智能装备”主航道,不断在原有军用机器人、智能感知装备技术体系上持续进行巩固、创新、拓展,全面掌握AI机器人、AI感知、AI仿真模拟等新技术,加大军工装备上下游核心技术投入,研发自主化无人系统,提供涵盖地面、空中、水面、水下等全谱系无人系统产品,服务于国防军队建设;同时积极开发民用市场,将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装备等技术应用于应急救援、安防巡逻、工业巡检、医疗康复等各种类型机器人开发,进而服务于交通、医疗、教育、服务、文体、工业、农业等诸多行业领域,提升客户生产力水平,为实现“民富国强”愿景贡献力量。
机器人方面,聚焦客户需求,持续研发军用机器人相关技术,增加军用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升军用机器人产品核心竞争力。全维智能感知方面,紧抓市场机遇,在多传感器融合探测方面与总体单位等深度合作,开发系列化光电、声探测、导航避障模块组件,深度结合AI算法,大幅提升侦察探测智能化水平,高效辅助战场决策。模拟仿真方面,继续推进国产化引擎开发,完成国防教育、国防动员、训练保障系列产品研发落地。
以客户为中心,紧抓市场机遇,为军方及总体单位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坚持以核心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以优异产品提升行业影响力。聚装备发展需求,稳固现有市场规模的同时加强市场拓展力度,力争实现规模及效益的增长。同时与军品外贸公司大力协同,争取实现军贸产品突破。
公司将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快速反应的市场机制、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驱动组织的高速成长。